close
孔融(153-208):
孔融字文舉,為孔子二十世孫,漢獻帝時為北海相,常與曹操作對,最後被曹操所殺。曹丕稱他的文章「體氣高妙,有過人者」;有散文及詩傳世,如《薦彌衡表》辭藻華麗;《與曹操論禁酒書》造詞詼諧,大概就是曹丕所評「不能持論,理不勝辭,以至乎雜以嘲戲」的作品。其他作品見《孔少府集》。
陳琳( ?-217) :
陳琳字孔璋,初時為避亂投靠袁紹,後歸曹操,曹之軍國書檄皆出其手。擅長章表書記,有故事說一次陳琳呈所寫書信檄文給曹操看,時曹操頭風正發作,躺著看了陳琳的文章後頭風竟好了,可見其文之佳妙。但曹丕評他的書記是「微為繁富」。
<飲馬長城窟行>一首是他的詩歌代表作,此詩揭露當時繁重傜役給人民帶來的苦難。其他作品見《陳記室集》。
王粲(177-217):
王粲字仲宣,初依劉表,後依曹操;受蔡邕賞識,而有「倒屣相迎」的故事。長於辭賦;他生逢亂世,往南依劉表,但劉表以其貌不揚而不予重用,故借登樓而發戀土思鄉之情。雖懷鄉,實感遇,所以「王粲登樓」便成思念故鄉的成語。後為曹操「丞相掾」,與曹氏父子關係良好。七子中他的成就最高,他的<七哀詩>、<登樓賦>最能代表建安文學的精神,其中<登樓賦>是在荊州登城作作,主要抒發思鄉之情及懷才不遇之恨。《詩品》列其五言詩為上品。其他作品見《王侍中集》。
徐幹(171-217) :
徐幹字偉長,恬淡寡欲,有箕山之志;主要作品為<中論>,曹丕以為能「成一家之言,辭義典雅,足傳於後,此子為不朽矣。」(見曹丕<與吳質書>),但其文有舒緩的「齊氣」。其他作品見《徐偉長集》。
阮瑀(? -212) :
阮瑀字元瑜,章表書記同陳琳,為當世之傑,名作有<為曹公作書與孫權>(見《昭明文選》),文思敏捷,曾在馬上擬文稿,寫好呈曹操讀,操讀罷想予刪改,竟無從下筆。其他作品可見《阮元瑜集》。
應瑒(? -217);
應瑒字德璉,長於辭賦,但「和而不壯」,有詩7首,多寫離居飄零之感。有心著述,習壯志未成即因染瘟疫病逝。有《應德璉集》傳世。
劉楨(?-217) :
劉楨字公幹,今存散文10多篇,詩15首, <贈從弟>三首是他的代表作。曹丕<與吳質書>說他的文章「有逸氣,但未遒耳,其五言詩之善妙絕時人」。《詩品》稱他「仗氣愛奇,動多振絕,真骨凌霜,高風跨俗」,但又「氣過其文,雕潤恨少」,又說「自陳思以下,楨稱獨步」而評為上品,但「壯而不密」是他文章的缺點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總而言之,<詩品>對七子的評價,以王粲和劉楨的評價最高。
順便補充一點,"建安七子"這個詞,是始於曹丕-『典論論文』。
以下是有提到建安七子的部份:
『今之文人:魯國孔融文舉,廣陵陳琳孔璋,山陽王粲仲宣,北海徐幹偉長,陳留阮瑀元瑜,汝南應瑒德璉,東平劉楨公幹,斯七子者,於學無所遺,於辭無所假,咸自騁驥騄千里,仰齊足而並馳,。以此相服,亦良難矣!君子審己以度人,故能免於斯累,而作論文。
王粲長於辭賦,徐幹時有齊氣,然粲之匹也。如粲之初征,登樓,槐賦,征思,幹之玄猿,漏卮,圓扇,橘賦,雖張,蔡不過也。然於他文,未能稱是。琳,瑀之章表書記,今之雋也。應瑒和而不壯,;劉楨壯而不密。孔融體氣高妙,有過人者;然不能持論,理不勝辭;以至乎雜以嘲戲;及其所善,揚。,班儔也。』
孔融字文舉,為孔子二十世孫,漢獻帝時為北海相,常與曹操作對,最後被曹操所殺。曹丕稱他的文章「體氣高妙,有過人者」;有散文及詩傳世,如《薦彌衡表》辭藻華麗;《與曹操論禁酒書》造詞詼諧,大概就是曹丕所評「不能持論,理不勝辭,以至乎雜以嘲戲」的作品。其他作品見《孔少府集》。
陳琳( ?-217) :
陳琳字孔璋,初時為避亂投靠袁紹,後歸曹操,曹之軍國書檄皆出其手。擅長章表書記,有故事說一次陳琳呈所寫書信檄文給曹操看,時曹操頭風正發作,躺著看了陳琳的文章後頭風竟好了,可見其文之佳妙。但曹丕評他的書記是「微為繁富」。
<飲馬長城窟行>一首是他的詩歌代表作,此詩揭露當時繁重傜役給人民帶來的苦難。其他作品見《陳記室集》。
王粲(177-217):
王粲字仲宣,初依劉表,後依曹操;受蔡邕賞識,而有「倒屣相迎」的故事。長於辭賦;他生逢亂世,往南依劉表,但劉表以其貌不揚而不予重用,故借登樓而發戀土思鄉之情。雖懷鄉,實感遇,所以「王粲登樓」便成思念故鄉的成語。後為曹操「丞相掾」,與曹氏父子關係良好。七子中他的成就最高,他的<七哀詩>、<登樓賦>最能代表建安文學的精神,其中<登樓賦>是在荊州登城作作,主要抒發思鄉之情及懷才不遇之恨。《詩品》列其五言詩為上品。其他作品見《王侍中集》。
徐幹(171-217) :
徐幹字偉長,恬淡寡欲,有箕山之志;主要作品為<中論>,曹丕以為能「成一家之言,辭義典雅,足傳於後,此子為不朽矣。」(見曹丕<與吳質書>),但其文有舒緩的「齊氣」。其他作品見《徐偉長集》。
阮瑀(? -212) :
阮瑀字元瑜,章表書記同陳琳,為當世之傑,名作有<為曹公作書與孫權>(見《昭明文選》),文思敏捷,曾在馬上擬文稿,寫好呈曹操讀,操讀罷想予刪改,竟無從下筆。其他作品可見《阮元瑜集》。
應瑒(? -217);
應瑒字德璉,長於辭賦,但「和而不壯」,有詩7首,多寫離居飄零之感。有心著述,習壯志未成即因染瘟疫病逝。有《應德璉集》傳世。
劉楨(?-217) :
劉楨字公幹,今存散文10多篇,詩15首, <贈從弟>三首是他的代表作。曹丕<與吳質書>說他的文章「有逸氣,但未遒耳,其五言詩之善妙絕時人」。《詩品》稱他「仗氣愛奇,動多振絕,真骨凌霜,高風跨俗」,但又「氣過其文,雕潤恨少」,又說「自陳思以下,楨稱獨步」而評為上品,但「壯而不密」是他文章的缺點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總而言之,<詩品>對七子的評價,以王粲和劉楨的評價最高。
順便補充一點,"建安七子"這個詞,是始於曹丕-『典論論文』。
以下是有提到建安七子的部份:
『今之文人:魯國孔融文舉,廣陵陳琳孔璋,山陽王粲仲宣,北海徐幹偉長,陳留阮瑀元瑜,汝南應瑒德璉,東平劉楨公幹,斯七子者,於學無所遺,於辭無所假,咸自騁驥騄千里,仰齊足而並馳,。以此相服,亦良難矣!君子審己以度人,故能免於斯累,而作論文。
王粲長於辭賦,徐幹時有齊氣,然粲之匹也。如粲之初征,登樓,槐賦,征思,幹之玄猿,漏卮,圓扇,橘賦,雖張,蔡不過也。然於他文,未能稱是。琳,瑀之章表書記,今之雋也。應瑒和而不壯,;劉楨壯而不密。孔融體氣高妙,有過人者;然不能持論,理不勝辭;以至乎雜以嘲戲;及其所善,揚。,班儔也。』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